:::

我們傳給孩子的教養

近二十年前的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中,提問人問兩位總統候選人,什麼是教養?如何讓下一代的教養更好?可惜,我們並沒有從兩位領導人身上得到比較好的理念、想法或做法,見證這二十年來的社會變遷、風氣發展,我們看到很多的失望、困頓,甚至錯誤,相較於過去或其他國家,我們沒有更好!

 

教養好?不好?

 

余意以為,教養是父母師長從孩子還小的時候教給他做人做事的道理,是孩子未來成家立業、適應社會生活,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能。至於教什麼?有什麼核心觀念?可能每個家庭都不一樣,我們從顏氏家訓、朱子治家格言、麥帥為子祈禱文的內容,就可窺見一斑。

 

學校中我們會特別強調:關懷別人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能力。孩子的可塑性高,尤其國中小學的價值建立階段,更充滿從犯錯中學習成長的機會。孩子教養好不好,首先應該要看他做事情的時候,是不是只有想到自己,或者還會再想到別人?因此,在團體生活中,為了維持良好的群己關係,我們告訴孩子:「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我這樣做,會不會妨礙到別人,會不會造成別人的不方便,甚至傷害到別人。」

 

日常生活中,我們若是大聲說話、大聲吵鬧、走路橫衝直撞、大聲地開門關門,或者是對於自己在團體生活中應該分擔的工作敷衍、逃避,這些都會造成別人的困擾、傷及自己的形象與聲譽;又譬如說,隨手亂丟垃圾,使得別人的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整理環境;跟同學一起打球,髒話隨口而出,傷人傷己;因為自己做事任性自私,罔顧名聲,破壞團體榮譽,鬧得大家都不愉快。這些都不是好教養。

 

可見,教養好的孩子,他做任何事情,都不只會想到自己,甚至是把別人的權利,放在自己前面。因此,他們在團體生活裡,遵守規矩是當然的,他們還會去幫助別人,他們會努力做好本份的事情,會做好分配的工作,他們會去關注到同學的需求,會去注意到做甚麼事情會不會造成別人的不方便,他們很謙虛、很和善,在講話的時候,會輕聲細語,在做事情的時候,會盡心盡力。在團體裡面,他們顯然都是重視榮譽、被接納、受歡迎的人物。

 

教養是日常規矩的實踐

 

教養不抽象,教養是日常生活裡規矩的實踐,是父母師長從小傳遞給孩子立身處世的根本。以目前社會的狀況,大多數家長,必須忙於生計,鮮少有時間力氣再來仔細教導孩子為人處事應有的分寸,因此,一部分教養的責任,開始慢慢地轉到學校老師的身上,學校老師必須要同時扮演父母親部分的角色,教導孩子在團體生活中,應該遵守的規矩、應對進退,以及如何和別人和睦相處。

 

教養的難處

 

很可惜的是,華人父母大多對子女寵愛異常,捨不得他們受到一點委屈、捨不得他們動手流汗、捨不得他們多走幾步路、捨不得他們做家事、捨不得他們必須要分擔團體工作的辛苦,剝奪了很多孩子學習、獨立、成長以及學會調整、解釋、溝通、抗壓的能力,令人扼腕嘆息。少數家長甚至還跟學校老師衝突,導致有些孩子因為父母親的強勢與支持,在團體生活裡橫行霸道、任性恣為,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小霸王、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的討厭鬼,這些孩子如果沒有很好的機緣,內省、改變,將來出社會,他自己包括他的同事,都會比較辛苦。

 

教養 – 生命的考驗

 

我們可以把孩子教到通過紙筆測驗,但他們不一定能通過人生的測驗。長年以來,學校耗費孩子很多的時間,在培養他們的考試能力,等到以後踏入職場,面臨真正的考驗,才知道原來書本上所不能給的,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能力。這其中被企業界提到最多次的,莫過於品格、教養和壓力的耐受度,這些都是課本不教、考試不考的,都是要從小花費心思,細心培養起來的。所以,我們想要呼籲家長和社會大眾,請把關注的重點,轉到關心和支持「在家庭、在學校要如何教出好教養的孩子」。有教養的健全孩子,才真是我們大家美好未來的保證。